HI~欢迎来到数造云打印平台!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俗得不能再俗的口头禅已成为大家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
因此,很多人会有疑问,3D打印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日常生活中好像没怎么见过呀?是不是3D打印还没真正走出“象牙塔”,依然离我们的日常消费生活存在着遥远的距离呢?
其实不然!3D打印技术与普通消费群体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只是你还未察觉而已。
比如,手感更好的保温杯、骑行更轻便自行车、佩戴更舒适的眼镜、脚部保护更好的运动鞋、私人定制的耳塞等等,其实这些日常消费品研发与测试的背后,都是3D打印技术在默默地“付出着”。
因此,尽管我们并非都能在现实生活中与3D打印存在零距离接触,但这项技术的确已逐渐渗透至消费领域的各个层面,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消费与生活方式。
据知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3D打印将使消费品行业等众多应用领域的商业模式发生变革,截至2021年,全球前100家消费品公司中,将有20%使用3D打印来制造定制化产品。
像联合利华等成功的全球消费品牌就已经通过Stratasys 3D打印技术大幅缩短了原型设计与生产时间,并实现了成本的节约。
通常而言,消费品生命周期较短,更新换代频率高,普遍采用大规模生产与销售的方式。
但是,3D打印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环节,尤其是用于设计原型的快速迭代,不仅为消费品行业带来了设计自由,还能加快产品上市的步伐。
例如,在竞争激烈的跑鞋市场上,Brooks Running采用3D打印加速设计迭代,验证跑鞋设计。由于每季最少有5款新鞋设计,设计和打印能力为品牌节省了大量的外包时间和每双鞋500-800美元的设计成本。
Brooks鞋类开发师Kenny Krotzer说,3D打印带来了很多便捷,节省了设计流程中“大量的时间和让人困扰的问题”。“我们的目标是构建市场上性能最好的产品,现在有了新的工具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
可见,用于多材料同时打印还能够增加产品的功能性和价值。
Brooks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中底与外底原型
环顾消费品市场,有的公司还利用3D打印技术来生产个性化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还有一些公司甚至更进一步,生产用于电动剃刀和手机等设备的人体工学主体、外壳和备用件等。
得益于能够将3D打印与数字知识产权相结合,消费性电子产品厂商获得了新的收益来源。由于能够提高产品个性化水平,这种方法已经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而且也被用于有限市场产品的小规模包装和老旧技术的零部件生产。
总体而言,3D打印应用于消费品行业的优势主要有以下两点:
提升设计水平:3D打印技术可实现各种复杂设计的模型制作,赋予设计师更多自由,使产品设计水平大幅提升。此外,设计师还能忽略传统设计制造标准,无需考虑设计的产品能否被制造出来,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就直接打印出模型,这不仅消除了外部模型制作环节,还有效防范了数据的泄漏。
节省材料与时间:3D打印材料平均利用率理论上接近100%,远高于平均利用率仅为25%左右的传统的“减材制造”工艺。传统模型制造周期以天为单位,而3D打印技术则以小时为单位,且打印工作完全可以安排在夜间或者周末进行。由于产品设计和制模可以同步进行,所以进一步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来源:of week
编辑:董强
相关推荐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