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数造云打印平台!
球形金属粉末是金属3D打印的核心材料, 是3D打印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 与3D打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对3D打印用金属粉末的主要制备工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并分析了其优缺点, 目的是进一步提高3D打印用金属粉末的制备技术水平, 促进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球形金属粉末是金属3D打印的核心材料, 是3D打印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 与3D打印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在“2013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大会”中, 权威专家对3D打印金属粉末的性能要求给出了清晰的定义, 即尺寸小于1 mm的金属粉末, 此外, 还要求金属满足纯度高、球形度好、粒径分布窄、含氧量低、流动性好等要求。2014年6月颁布的ASTM F3049-14标准规定了3D打印金属粉性能的范围和表征方法。目前, 3D打印用金属粉末材料主要集中在铁、钛、钴、铜、镍等金属及其合金方面。
随着金属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 球形金属粉末的市场将保持高增长态势。2016年3D打印金属粉的市场规模约为2.5亿美元, 据IDTechEx表示, 到2025年, 3D打印金属粉末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但目前3D打印用球形金属粉主要由国外厂家垄断, 国内生产的球形粉末存在性能不稳定、成本高、收得率低等问题。因此, 研究3D打印金属粉末的制备尤为重要, 本文对3D打印用金属粉末的主要制备工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并分析了其优缺点, 目的是进一步提高3D打印用金属粉末的制备技术水平, 促进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 3D打印用金属粉末制备工艺现状
目前针对3D打印用金属粉末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雾化法、旋转电极法、球化法等。
1.1 雾化法
雾化法制取的粉末已占当今世界金属3D打印粉末的80%以上, 其原理是以快速运动的流体 (雾化介质) 冲击或以其他方式将金属或合金液流破碎为细小液滴, 随之冷凝为固体粉末的粉末制取方法, 其原理结构图如图1所示, 根据雾化介质不同, 雾化法主要分为水雾化和气雾化。
图1 雾化制粉原理图
1.1.1 水雾化图2 层流雾化喷嘴结构图
英国PSI公司在紧密耦合雾化技术的基础上对紧耦合环缝式喷嘴结构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改进, 使气流的出口速度超过声速, 可在较小的雾化压力下获得高速气流, 在2.5 MPa压力下, 气体速率可达到540 m/s, 此外超声紧密耦合雾化技术可以提高粉末的冷却速度, 效率高, 成本低, 且应用范围广, 是气雾化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且具有工业实用意义, 对于促进3D打印用金属粉末的工业化生产制备有着重要的意义。1.2 旋转电极法
旋转电极法是以金属或合金为自耗电极, 其端面受电弧加热而熔融为液体, 并在电极高速旋转的离心力的作用下, 将液体抛出并粉碎为细小液滴, 其原理结构如图4所示。一般来说, 旋转电极的冷却速率约为103~104K/s, 电极的旋转速度为10 000~30 000 r/min, 制备的粉体粒度随着电极旋转速度、电极直径的增大而减少, 范围通常在50~350μm之间。
图5 气雾化制粉工艺和旋转电极工艺制备的球形钛粉
图5是采用气雾化工艺和旋转电极工艺制备的球形钛粉。与气雾化工艺相比, 旋转电极法制备的球形粉体没有气雾化球形粉末中常见的伴生相, 且球形度和光洁较高, 粒度分布范围较窄, 无团聚现象, 流动性好, 在金属3D打印过程中铺粉均匀性好, 打印产品致密度高、表面光洁度高。此外整个工艺过程, 一般采用惰性气体保护, 且不需要坩埚熔炼, 避免了金属或合金与造渣和与耐火材料接触, 减少金属粉末污染源, 可生产高纯度金属粉末。
1.3 球化法图6 氢化钛粉经频等离子球化前后微观组织
目前加拿大的泰克纳 (TEKNA) 公司开发的射频等离子体粉体处理系统, 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可以实现Ti、Ti-6Al-4V、W、Mo、Ta、Ni等金属及其合金粉末的生产。国内北京科技大学在射频等离子球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可以试验W、Mo、Ti等金属粉末的球化处理, 同时, 北京科技大学以氢化钛粉为原料, 将射频等离子球化处理与“氢爆”相结合, 球化过程中实现脱氢, 制备超细球形钛粉, 粒度范围可以达到20~50μm, 图6是氢化钛粉末经射频等离子球化前后粉末形貌图。相关推荐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